正在阅读:回忆知青彭小莲,16岁下放到会埠,后成为一代名导...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潦河文艺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回忆知青彭小莲,16岁下放到会埠,后成为一代名导...

转载 徐璐2023/02/07 08:51:0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网 49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iis7站长之家


回忆知青彭小莲



1968年10月30日,低空中弥漫着乌云,太阳也不知躲到那儿去了。我随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的父亲全家,下放至罗坊公社港下大队孔源生产队劳动。因沾了父亲″四类分子"的光,和大妹庆玲、二妹庆梅一道不准读书、不准参加社员大会等。虽当时读不到什么书,但对11岁的我来说,还是感到很"伤心",特别看到玩伴们成群结伙去学校时的情景,禁不住掉下不争气的眼泪来!


1969年元月的一天,正在放牛的我,听闻有8个男女上海知识青年下放本队,我连忙系好牛绳去知青住地一吴家里看稀奇。只见他(她)们个个白净靓丽、潇洒临风,气质跟其它人就是不一样。


开初几天由生产队派人至知青点做炊事员。考虑到下放知青不但不减轻生产队负担,反而增加了麻烦。于是,知青户长南昌下放女干部王兰英,手把手教这些在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青年男女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上海知青们也很争气,菜好饭香的,而且菜弄的很有特色,比如春笋,当地人不太爱吃的,他们便宜买来焯水后,大块红烧,加进当时比较珍贵的红糖,味道鲜美极了。


知青们弄饭,实行轮流制,张贴在男、女宿舍。他们是: 夏敬祖、曹新民、高正国、陈小明,高妙凤、曹以晔、王小芳(化名)。

曹以晔和曹新民是亲姐弟,前者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知青们唯有她学历最高(73年在港下小学代过课),其余都是初中毕业生。


我除了放牛外,别无它事可做,跟男劳力,他们根本看我不起,只是在春耕生产犁耙时因田中有很多稻草捆需要拖离到岸上,才以每天4个工分的让我去劳动,几天搞完后就不要我去了。跟妇女劳动也没给好脸色看,这些阿姨大妈们对我嗤之以鼻,根本看不起我。没法,我只好专事做放牛娃了。俗话说"放牛得坐,放马得骑",孔源过去叫五美大队,房子从喻家里至金家里,一大串单排连接的过道近公里长,我象个无事的"小混混",天天在村中瞎转悠。


这些上海知青大哥哥大姐姐们,倒是很喜欢我,他们在家无事时,总是在一群经过的小孩中叫上我的名字,示意我去那玩、聊天。他们多次对我说,"一看你就知道不是当地人,果然不是"!

那时,能得到上海知识青年的"喜欢"是件很荣幸的事。牛奶、高梁饴、又甜又酸的水果糖、粉糕等好吃的,见都没见过,也不知道名字,还有嵌着有机花玻璃的小刀、喷香的雪花膏、墨镜等等。


知青们为图个表现好的前程,他们很勤快地参加劳动。漂亮的王小芳,由于身体单薄欠恙,不能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病休时间多些,加上她人又随和,爱和小孩互动,我和她接触够多,她也很同情我,通过交谈,渐渐地我也知道了她和彭柏山、朱微明之女彭小莲是同班好同学,她仅比彭大月份,两人结拜成好姐妹。


同年"双抢"结束没几天,我在王小芳宿舍门口听见屋内有说话声,正迟疑着不想进去玩了,就在我刚转身时,王小芳跨出门外一把抓住我,"这要什么紧,是我结拜的同学妹妹来了看我,进去坐吧"!原来是下放在会埠公社车坪大队东琴生产队的上海女知青彭小莲来了看患病的姐姐。



16岁的彭小莲,个头偏高,秀美靓丽,身材匀称,她非常和气,也许是同病相怜的原因吧!她与我攀谈个多小时,要我常陪她说说话,聊聊天等等,爱怜的眼光一直注视着,倒弄的我忸怩作态地浑身不自在起来,最后通过了解,下放在港下大队的上海知青沈家英、陆太良等,下放在会埠的程家超、何淑敏等,都是她的同班同学;彭小莲和王小芳来往很密切,彭的毛笔字写的好,有次我碰巧在那遇见她在写,王小芳也在,我羡慕地看着彭小莲婉转运笔,一气呵成,写的很漂亮。她见我在一旁,在王小芳的纵容下,我坐下握笔,也学写毛笔字,由彭教我着墨点、竖、横等。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学写毛笔字。事后听说,彭小莲的毛笔书法作品,曾在上海市青少年宫展出过。


1970年底,父亲平反昭雪,摘去帽子,我获准继续读书,报名港下小学四年级下学期。下放前才读三年级个多月,一下报考四年级下学期,很多读物没经历过。彭小莲大姐知道我的窘境后,趁王小芳大姐去那时托她带书给我,语文方面无非是当时的激进文章和伟人语录,数学主要是算盘用小九归和大九归。我拿回书后,回家翻开,掉地一张用原子笔写的纸片,上有″算盘不难,记牢口诀"8个秀隽字体,一看就知道是彭小莲大姐写的,她为我学好珠算,费尽了心机。我立即就着昏暗煤油灯光,对这些实用书进行了恶补,也为我日后在供销社的业务中打下良好基础。王小芳、彭小莲大姐,对我跟上学习,功不可没,永不忘怀……


1973年6月,我家回城,76年5月,我参加工作,与孔源上海知识青年们断了联系,当然,也与彭小莲断了联系。


1979年我回原下放地孔源,去发小徐建增家,通过交谈得知,夏敬祖(74年招工罗坊林站后回上海)、曹新民、陈小明、王小芳、高妙凤、高正国,先后在74年到78年以各种原因回去上海。曹以晔、陈招睇则在74一75年被推荐上了江西的大学。


我曾听王小芳大姐对我说过: 彭小莲是个命苦的人,4岁时父亲彭柏山因为1955年替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说过几句公道话,被激进的市委主要领导作为坏典型,1957年时打成"右派"遭撤职查办。彭小莲一下子从天上突然掉落到地下,此后象朵石头夹缝中顽强成长的小花,童稚记忆充满苦难,家道瞬间衰落,"门庭冷落车马稀"。父亲被押送去崇明岛某农场监督劳动,母亲在单位也不好过,经常受人刁难、责骂,无法进行正常工作,整日以泪洗面,家庭经济开支全靠母亲工资支撑,可是,她不久也受株连遭撤职。嗣后几年父母政治境遇稍有好转,父亲摘帽后被安排闲杂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彭柏山被再度打倒,母亲朱微明也赶入牛棚,她亦被驱出学校,仅16岁不到下放江西……


1982年夏天,我在供销社时参加系统安全大捡查工作到过会埠供销社车坪分社,向当地人余太强先生打听到东琴组,我漫步大姐姐彭小莲曾经下放的地方,住宿地和生活区域,不禁唏嘘几度,令人感嘅欲泪,唉!人生其实都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各人相遇是一个"缘"字。因了时势和潮流,走到一起来了。我和彭小莲大姐的相识不正是,这样一个"缘"字?古人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我想这句话道尽其中的奥秘。"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历练自己,锻炼体魄,丰富了无数人的世界观。当年其实她也是个涉世不深的女孩子,谈笑中金铃般的朗朗声音,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里……


1986年,订有《大众电影》的我,从刊物上得知,第五代导演彭小莲执导的儿童题材电影《我和我的同学》获"童牛"奖,优秀少年儿童故事片导演奖。1998年执导的影片《上海纪事》获"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2003年她凭执导的电影《美丽的上海》获得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2015年创作的图书《荒漠的旅程》出版......她的佳作很多,限于篇幅这里不一赘述。通过受奖人和作者介绍,深知就是我记忆中的上海女知识青年彭小莲;仰或她继承了父亲彭柏山终生从事文化工作、母亲朱微明电影执导、创作的未竟遗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历史的星空眨眼即过,岁月总是那么捉弄人。彭小莲是个聪明才女,继承了父亲一生从事文学的衣钵,从小就在学校展露出过人的文学功底。她仅有初中文化,1978年考进北京电影学院,曾去美国纽约大学留学,取得电影学硕士学位,1982年毕业分配至上海电影制片厂,创作和导演过许多优秀的电影,与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黄建新、吴子牛等人是我国第5代导演,与陈凯歌等是同学,与田壮壮等是同班同学;彭小莲电影艺术知识渊博,为人谦虚有礼,工作作风犀利,泼辣能干,是同期导演中的姣姣者。正当她受广大影谜期盼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时,不幸罹患乳腺癌,虽经几度治疗,终无好转。中流砥柱、天妒英才,彭小莲创作并执导的《请你记住我》影片,成为她一语成谶的世间绝唱,于2019年6月19日不幸逝世……

吴庆根/文


作者简介

吴庆根,男,生于1957年10月23日。初中文化,1976年5月15日参加工作。先后任罗坊供销社营业员、部门负责人、经理(法人代表),澡溪、宋埠供销社主任(法人代表)。1985年2月2日,奉新县政府调其往深圳西新联合贸易公司工作。1988年获奉新县书法比赛"优秀奖"。次年转为奉新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书法协会会员。1990年,于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宜春分校"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其中部分图片无法和版权者取得联系,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之,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并表示歉意!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